哈佛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适应力”的报告,其核心观点是:“支持性的亲子关系”以及“积极帮助孩子培养技能”就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适应力。通过和父母玩打闹游戏,孩子获得了锻炼适应力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同时,所有人都收获了健康与快乐。但其实禁止这类游戏反而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后果。《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一书里详细讲述了打闹游戏对孩子的意义。
《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一书就给出有效又有趣,充满笑声的解决方案——和孩子玩打闹游戏。
科学研究早已证明,打闹游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生存本能。而本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打闹游戏能够让孩子在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中体验情绪的变化,
感受自身的力量,尝试自控与控制他人的尺度,学会轮换角色,练习社交技巧……
除了为打闹游戏的意义和作用提供了丰富翔实理论依据,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为我们的亲子时光提供了体贴新鲜,又容易操作的游戏建议。
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
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
没有哪个年代的父母比我们这一代更加频繁地思考这个问题,也没有哪个年代的父母比我们这一代在养育问题上更加容易困惑和无所适从。
这种焦虑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
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无法预料孩子将来会身处何种境况,将要面对什么挑战;
也不确定我们过往的生活经验和当下的学习感受能对他们有什么帮助。
我们唯有期待:
孩子们能逐渐积累起坚韧且灵活的内心力量,在挑战前不退缩,在逆境中仍坚持,在各种不可知的变化中灵活应对。
这种能力,或许可以被总结为“适应力”。
哈佛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适应力”的报告,其核心观点是:
“支持性的亲子关系”以及“积极帮助孩子培养技能”就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适应力。
通过陪孩子玩打闹游戏,父母们得以加入孩子的世界,表达爱与支持。
通过和父母玩打闹游戏,孩子获得了锻炼适应力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同时,所有人都收获了健康与快乐。
打闹游戏的意义
打闹游戏是一种可以随时跟随状态变化、即兴又充满快乐的游戏。
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经常玩打闹游戏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淘气、更具攻击性。
但其实禁止这类游戏反而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后果。
《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一书里详细讲述了打闹游戏对孩子的意义。
在打打闹闹当中,大脑会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滋养大脑,促进大脑皮质和海马体中神经元的生长。
而这两个区域负责的是高级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复杂的大脑行为(如逻辑推理),因此,大脑游戏能提高孩子智商。
在打闹游戏中孩子能找到机会宣泄原本隐藏的负面情绪。
并且在打闹游戏中,孩子会经历情绪亢奋和冷静的循环,非常有助于孩子学习如何控制情绪。
在打打闹闹中,孩子的运动技巧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如灵活性、专注力、协调性以及身体控制力等等,对孩子的身体锻炼有很大帮助。
游戏不仅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好玩。
经常和孩子玩打闹游戏的父母,一定知道它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快乐,能让我们和孩子的联结多紧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打闹游戏对于孩子的好处全部都适用于我们自己,也就是说,打闹游戏同样能提高我们的情商、带给我们快乐等等。
各种类型的打闹游戏压路机,适宜6个月以上的宝宝,一个典型的有大量身体接触的游戏。
家长可以仰躺在床上,让宝宝俯趴在你的肚子上,用手臂抱住宝宝,然后开始一起翻滚吧!
在玩这个压路机游戏的过程中,家长要用一只手拖住他的后脑勺,另一只手抱住宝宝的腰臀部位。
家长靠手肘的力量来转动身体,当转到宝宝仰躺的位置时,家长要用手支撑起自己的身体,避免压到宝宝。
开始时可以先从一边转半圈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到1圈、2圈、3圈,左右方向交替,玩熟练了之后,还可以到有坡度的地方感受不一样的速度。
但要注意,速度始终都不要太快,以免伤害宝宝。
整个游戏过程中,宝宝可以时刻与父母的身体紧密接触,还有眼神交流,相信小宝贝一定会开心地笑个不停。
如果说游戏能拯救生活,这绝非夸张。没有游戏,我们不过就是一切以生存为目标的机器人。
只有游戏能搅动这沉闷的生活。
它是所有艺术、比赛、书籍、运动、电影、时尚和奇迹的根基。
游戏是生活的根本意义之一,它让生活变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