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瓣小巧、香味独特、品种繁多、用途广泛,因此被世人铭记。而梅花四德便是主要针对古代的女性同胞了。所以古人为纪念这一时刻,就将梅花生长期间每一个花瓣寓于特殊含义。梅生于严寒之时,可生于乱石之间,并且散发浓烈的香气。“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柏、梅花、竹这三种植物,与“四君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梅,花瓣小巧、香味独特、品种繁多、用途广泛,因此被世人铭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的香气扑鼻,在寒冬腊月,这样的香气总是能给人心头一震,让人流连忘返。古时候有无数的诗人、画家拜倒在梅花的“风情”之中,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不例外。一首《卜算子·咏梅》就足以看到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诗也便成为我们今日咏梅的良言佳句。
古代的文人对梅花的咏颂多是正面向上的,赞美的无非是梅花高洁、正气、谦虚、坚强等品性。正如王冕在《墨梅》中说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言语之间表达的便是人也应该像梅花一样,要一身正气、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不作媚俗之态。梅花除了有特殊的精神,它还具有很多实用价值。就比如,人们将梅花用来泡茶喝,制作成植物标本作为药材等。梅花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古代,赏梅已经是很多文人雅士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主要活动之一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梅文化发展历史以及梅花的各类价值。
一、纵向来看,梅文化起源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横向来看,梅文化涉及到的领域繁多,流传范围广泛。据说,早在7000多年前,在中国西南、长江中游一带就发现过梅的遗迹。古代的梅子也是人们食用的果实之一,如此看来,梅花的状态多少会被早期人们关注到。但是在这个时期,关于梅的其它历史信息尚且无从考证。
在殷商时期,古书《尚书·说命》中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另有周朝的《周礼·天官》记载:“馈食之笾,其实核撩。”核撩是古时人们食用梅子的意思,如此看来在奴隶社会中后期,梅也主要是供人们食用。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梅的功能和作用还是没有被广泛应用,有《书经》记载梅子为生活调味品,战国到秦汉之期的《礼记》也有记载说古时梅子因为味道酸涩被古人用作调味料。总的来说,在秦汉之前,梅花的作用还没有被完全发掘。
西汉时期,国家长期稳定,出现了很多的医学名家。这个时候的医学大家们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重新整合各种植物药材,先后创造了多部医学著作。这个时期,梅的医学价值被记录,并且流传开来。如《神农本草经》中指出了梅的果实味道酸涩,食用利于通气,也可以用来消除烦热,有利于静气安心。不仅如此,汉朝初期重修上林苑,此中的植物就包括梅花。《西京杂记》也有记载“: 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佳树,有朱梅、胭脂梅。”汉赋中我们也能看到梅的身影,西汉末年著名诗人扬雄曾作《蜀都赋》来歌颂梅花和木兰。如此看来,到了汉朝,梅的观赏价值已经被官方应用到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梅的价值逐渐被全方面挖掘出来。唐朝时期的文化十分繁华,主要得益于统治阶级施行的文化政策,对内鼓励言论自由,对外积极进行文化交流。文人阶层从唐朝开始队伍不断壮大,百姓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据记载“开元盛世”年间,唐玄宗时期,我国被外来使者奉为“天朝”。天朝实行的商船东渡政策使得“乌梅”作为药材流传到了东方的日本,从此日本开启了属于自己国家的梅花文化。唐朝的诗人最喜借物抒情,梅花就成了他们看中的对象,诗仙李白借用落梅之境描写城市的寂寥之感:“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在鼎盛时期的唐朝,梅花被赋予的精神特质也就浮出水面,随之越来越多的文人骚客喜爱咏梅。
从宋朝开始,梅文化发展的状态已经趋于鼎盛了。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首部梅花的专著《梅谱》,这就标志着梅文化已经成型,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意义也更加的明确。在医学方面,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再次强调了梅的作用:“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在食用方面,元末之期,酸梅还被做成一种独特的汤汁呈上各大席桌,这种味道的酸梅汤直到今日,都十分流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用梅花提取芳香油的方法,促使梅文化具有了现代意义的巨大进步。
二、梅有四德,因其清雅淡泊的品质被称为“君子”,又因其严寒难耐的生长环境被赞颂,与松柏、竹共称为“岁寒三友”春秋时期的《诗经》中说道“: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诗中将梅比作美人,梅花的外形和沁人的芳香吸引了诗人的注意力。其实,古人时常将梅花比作美人,梅花的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古代女性的道德操守等含义。而梅花四德便是主要针对古代的女性同胞了。梅花刚刚成型的时候像一个新生的婴儿包裹在襁褓之中,慢慢地,梅花绽放就像一位成年妇女耀眼夺目。女性也要开花结果,就像梅子一样结出硕硕果实。因此有这样一个说法: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这样看来,古代梅花四德显然与古代女性相关联。
再来就是梅花代表着五种寓意。古代的人们时常会用世间万物的美态去代表自己内心的期盼。梅花开五瓣,先后长出来。又因梅花生长于寒冬时刻、花香扑鼻,所以梅花开花是一种很美妙的事情。所以古人为纪念这一时刻,就将梅花生长期间每一个花瓣寓于特殊含义 。和平、快乐、顺利、长寿、幸运便是梅花每一个花瓣承载的含义了,古人的心很是细腻、真实。在今天看来,这些追求依然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正所谓人生在世,最多不过就是过得逍遥快活罢了。
“四君子”从何而来?古人眼中的君子品性清高、德才兼备,多行正义之事,古人言“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考验的便是君子的内在品性。再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历来君子奉行的最高理想。那么“四君子”与此有何关联?“四君子”包括梅、竹、菊、兰。梅生于严寒之时,可生于乱石之间,并且散发浓烈的香气。梅的生长时节素与百花争艳的时节冲突,所以梅花“不争”的气质时常被文人称颂。正所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四君子”主要称颂的便是梅、竹、兰、菊清雅淡泊的品质了。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也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就是形容梅花清雅高洁、不追随世态、不争不抢、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柏、梅花、竹这三种植物,与“四君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具体所指的品性不同。“寒”重在强调这三种植物生长的环境,古人习惯用极寒之地象征环境和条件的艰苦。在寒冷之地的梅花能够开花、散发迷人的芳香,经历严寒的梅花还能结出果实,就像人们经历冲冲磨难之后走向成功,因梅花便成了人们写诗作词的最佳素材。
道源《早梅》中将“万树”与“寒梅”作比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衬托出梅的与众不同和生长态势。王维《杂事三首》也写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梅生于寒冬腊月,五月花落,落梅之时正是世界万物正发勃勃生机的时候,这也难怪诗人总会用梅花的落与万物的繁盛作比较。再有千古名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诉说梅花的生长环境来衬托梅花香气的浓烈,就好像要经历重重难关之后,人生才能更加圆满。不止是梅,竹和松柏也具有这样的品性,所以“岁寒三友”重在赞扬梅、竹、松柏在寒冬时节仍坚忍不拔、保持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三、梅,美而不俗,香而不腻,即可观赏、又可食用,还能与各种艺术结合。古代文人莫不以咏梅为乐,梅花的艺术价值也在此体现。“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好一个雪梅盛景!这句诗词出自于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寿阳曲·江天暮雪》。梅花壮景多次出现于古代诗人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丰富了古代诗词文化,还使得梅文化向上提升了几个档次。
梅的艺术存在形式不仅限于诗词中。古代个别画家尤其喜爱画梅,梅花的形态各异,他们对梅花的描绘也各有特点。尤其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特别喜好画梅花,他还有很多的诗词用于描写梅花的形态、品质等。他所画的梅花枝叶茂盛、生机勃勃,著名的画作就包括《墨梅图》、《三君子图》。
梅与戏曲的结合可以说是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大建树。早在唐朝,出现了盛极一时的黄梅采茶歌。黄梅戏的前身便是以采茶歌为主调的歌曲,在后面朝代中,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在道光年间,黄梅戏广泛流传,成为那个时期的特色文化。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梅戏依然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文化。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一代逐渐崛起,大众对黄梅戏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但黄梅戏作为国粹,依然得到传承和发扬,如今,我们仍可以在很多的大型舞台上看到。关于梅花的音乐还包括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梅花三弄》,这首古曲因其婉转、悠扬的曲调闻名于世。
从汉朝开始,梅花就被种植在皇家园林。后来,这种经验被广泛借鉴,在皇室之间有很多人唯独喜爱用梅花作为观赏植物。大到王公贵族,小到官户院室,均已种梅、赏梅为乐,尤其是在寒冬腊月,屋内的主人们忍不住要出来一赏究竟。说起赏梅,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很多的文人也喜爱种植梅花,看见梅花之资,一来起观赏作用,二来醍醒警志、砥砺自己。
四、梅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证明。梅花以其高洁、淡泊名利、顽强的精神品质著称于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梅的精神思想被歌颂、被赞扬,渐渐影响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气息。到了近代,在民族危机面前,梅花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直到今日,我们的民族精神所体现的核心内容也包括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要领。这一路走来,梅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充分展示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征。
其次,梅花在古代历史中形成的艺术文化也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发扬广大。古人关于梅的诗词歌赋、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等是我国历史物质文化的精髓,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深刻理解个中含义。黄梅戏是戏剧的发展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在社会动荡的年代,黄梅戏对百姓的生活有着重大意义,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成为了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传统的梅花食用方法在今日依然行之有效,梅花的观赏价值更是不可细说……总之,梅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化本一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梅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喜爱上了梅花这一事物。基于此,我国还专门成立有关于梅的研究机构,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中国梅”的发展道路。